91金属

微信上看报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 » 汽车 » 正文

有望增长35.59%!乘联会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规模未来必将达到4000万辆【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收藏
分享
    来源:前瞻网    作者:编辑部  2023-11-20
导读

11月18日,在“21世纪汽车产业年会(2023)”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大幅增长,汽车出口、新能源的贡献都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因此,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上将有进一步的突破,未来新车销售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再度突破,今年乘联会判断年产销将达到2950万,未来必将达到4000万辆,但同时当前行业效益也面临较大压力。

来源:前瞻网  编辑部

11月18日,在“21世纪汽车产业年会(2023)”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大幅增长,汽车出口新能源的贡献都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因此,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上将有进一步的突破,未来新车销售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再度突破,今年乘联会判断年产销将达到2950万,未来必将达到4000万辆,但同时当前行业效益也面临较大压力。

上个月,崔东树曾在个人账号内发文表示,随着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指引加大,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10月的车市增长超预期较强。近期乘用车国内消费和出口贡献较大,总体汽车市场持续走强,全年预计达到2950万台,创历史新高。

早在今年9月,崔东树在2023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结果发布暨颁奖典礼上表示,汽车的定位正在从机械工具转变为耐用电子消费品,汽车使用周期将大幅缩短,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4000万辆的产销量将是必然。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年产销有望增长35.59%。

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升高

根据中汽协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从而报废拆解的汽车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在国内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9亿辆。 结合14.11亿人口计算,中国千人拥车量达226辆。

图表7:2017-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单位:亿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顺差呈现扩大趋势

从进出口规模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长期高于进口量,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口总量达到13.21万辆,出口总量达到106.37万辆。从进出口金额来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出口从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状态,2022年贸易顺差规模大幅扩大,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顺差达到164.66亿美元。

图表1:201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情况概览(单位:万辆,亿美元)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进步,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车市内卷也越演越烈,很多企业在销量上升的同时承受巨大的亏损。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明年的中国车市竞争可能会更加残酷。

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汽车产业出口拉动很强。分析师认为汽车出口的上乘表现得益于中国自主车企多年来的产品品质提升,孜孜不倦地拓展国际市场,以及得天独厚的性价比,终于在这个时间点冲过了拐点,开始在国际市场大展身手。

本内容发表于91金属(www.91jinshu.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务合作:15000687998
版权及免责声明: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91金属网非原创文章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删除处理!
本文标题:有望增长35.59%!乘联会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规模未来必将达到4000万辆【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投稿邮箱:1363688868@qq.com
 
免责声明:
有望增长35.59%!乘联会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规模未来必将达到4000万辆【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官方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果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本文(含文字、图片)为非商业用途发布,如果因作品内容、版权争议等问题请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021-60820701

微信客服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