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半导体 » 正文

三个周期、两只黑天鹅、一匹黑马,半导体产业的十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5-02-11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张心怡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于当地时间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 6276 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首度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在2015—2024年的10年时间里,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三个周期,两度遭遇“黑天鹅”事件,也曾迎来一匹“黑马”带来的颠覆性动能,销售额接连突破4000亿、5000亿、6000亿美元,向着万亿规模的目标拔节生长。

2015—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增长率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十年推移.jpg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报根据SIA历年数据整理

三个周期

如果以市场需求不振和去库存导致销售额下滑为起点,半导体产业周期主要包括去库存、温和复苏、高速增长、增速趋缓四个阶段,并开启下一轮去库存周期。2015—2024这十年间,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2015—2018年。本周期内,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突破4000亿美元,年度出货量首次突破1万亿颗。

2015年,半导体产业受到市场需求不振、美元走强,以及市场趋势和行业周期影响,全年销售额相比2014年小幅下降。

2016年年初,全球半导体仍然步履缓慢,但从年中开始发力,全年销售额超越2014年的历史记录达到新高。其中,PC/计算机和通信终端贡献了61%的市场需求,工业汽车增速最为显著。

2017年,存储器引领半导体销售额高速增长,较2016年增加21.6%。存储器全年销售额增长61.5%,其中DRAM增长 76.8%,NAND增长 47.5%。此外,全球各区域市场的年度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8年,全球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总出货量首次突破 1 万亿颗。

第二个周期是2019—2022年上半年。本周期内,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但销售额仍突破5000亿美元。

2019年,受全球贸易动荡、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年度销售额出现自2001年以来最大降幅。作为周期“晴雨表”的存储芯片销售额下降32.6%,其中DRAM销售额下降 37.1%,NAND销售额下降 25.9%。

2020年,全球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半导体产业承压企稳,适度增长。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1年,全球缺芯加剧,推动半导体销售额激增26.2%,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半导体公司大幅提升产量。从品类来看,汽车领域的芯片紧缺推动模拟芯片销售额年增33.1%。从应用领域来看,汽车集成电路销售额同比增长 34.3%,创历史新高,达到 264 亿美元。

2022年上半年,月度销售额在5月份创历史新高,达到该年度最高点。

第三个周期是2022年下半年—2024年,半导体逐渐走出低谷,年度销售额突破6000亿美元。

从2022年年中开始,半导体产业出现周期性下滑,原因包括通货膨胀、地缘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的持续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支出减少,进而引发半导体需求波动。

2023年初,销售额继续低迷,但从下半年开始反弹回升。

2024年,半导体销售额波动回升,月度销售额于8月首次超过2022年5月的纪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DRAM销售额激增82.6%。

预计2025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6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两只“黑天鹅”

在这个10年周期中,除了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潮起潮落,还有两个“黑天鹅”事件,对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带来深远影响。

一是2018年开始的地缘贸易摩擦。美国政府的贸易限制措施,对美国头部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带来负面影响,也冲击了全球销售额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的表现。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研报指出,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前 25 大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同比中位数增速大幅下滑。且这一事件,导致全球企业备货囤货意愿上升,从而对2020年开始的缺芯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地缘贸易的不确定性,仍然在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获取,以及全球化布局规划。

另一只“黑天鹅”是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堵点,也影响了部分厂商的生产计划,对全球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疫情催生数字经济、线上经济,导致消费者对网络信息产品需求激增。且新冠疫情导致整车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缩小订单量,上游芯片厂商对产能产量采取保守态度,为下半年的“缺芯潮”埋下伏笔。

“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让广大半导体企业更加注重产业生态的整合,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和互信,并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为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匹“黑马”

在2024年初,WSTS对于2024年半导体销售额的预测为年增13.1%。2023年,全球绝大部分区域市场都在同比下滑,只有欧洲市场实现了年度增长,原因在于欧洲半导体企业的传统强项——MCU和功率半导体,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逆势增长。

而在2025年初,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数据新鲜出炉,实际的同比增长为19.1%,高出原先预测6个百分点。2023年增长情况最好的欧洲市场,也成了2024年下滑最多的区域市场。

原因就在于生成式AI这匹黑马,改变了半导体产业的格局。不仅一度将最大数据中心GPU供应商英伟达送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推动第二大供应商AMD的数据中心营业额在2024年同比增长94%,也拉动了HBM、先进制程、先进封装、电源管理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和产品的复苏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扣除英伟达及AI带来的HBM需求,行业整体仅仅是刚走出低谷期。

2025年伊始,采用大规模强化学习训练、降低成本和复杂度、开源的Deepseek大模型,引爆全球科技圈,也点燃了广大算力芯片厂商的热情。龙芯中科、华为、昆仑芯、燧原科技、海光信息、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等一批国产芯片企业,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厂商积极适配。2025年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能否如同2024年一般,在强化学习这一变革性AI算法的加持下取得超出预期的增长,也令业界期待。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