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芯联集成发布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2024年,芯联集成营收65.09亿元,同比增长22.25%;净亏损9.6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50.87%;毛利率达到1.03%,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继续提升至3.67%。
芯联集成董事长、总经理赵奇在当日晚间的业绩电话会表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度重构。中国市场有两重驱动力尤为显著。一个是芯片本地化配套提速。二是国际厂商“China for China”战略持续深化。在公司主要供应平台中,功率芯片国产化率较高,模拟IC、MCU以及MEMS传感器的国产化率还有提升空间。芯联集成将基于“MEMS+功率+模拟IC”代工平台,以及对终端应用的深度理解,抓住芯片本地化和“China for China”(由于地缘贸易原因,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商选择在国内生产)机遇,成为模拟IC和MCU领域的核心玩家。
从应用领域来看,2024年,芯联集成在车载领域的营收占比达51.78%,高端消费领域和工控领域分别为30.61%和17.61%。赵奇表示,芯联集成可以为整车的七大域提供约70%的汽车芯片,以功率芯片及模组、传感器为主,未来将逐步覆盖模拟芯片、MCU等。在传感器方面,ADAS驱动车载的MEMS需求增长,公司已经实现激光雷达核心芯片VCSEL以及微振镜芯片的量产;模拟芯片方面,完成了高端智能开关产品验证,车载BMS-AFE获得重要车企的定点,并持续开发节点控制器和SBC(系统基础芯片)等。预计到2029年,公司可以配套的单车芯片价值量将从现在的2000元左右(每辆)提升到4500元。
在市场关注的宽禁带半导体方面,2024年,芯联集成的碳化硅业务年度营收达到10亿元以上,同比翻倍增长。同时,芯联集成进入了服务器电源用的氮化镓技术领域。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美国加征关税会否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赵奇指出,在过去五六年时间里,芯联集成持续推动供应多元化,在生产设备和材料上无需依赖美国。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经营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公司的盈利走势,赵奇表示,公司首批设备(8英寸晶圆一期生产线关键生产设备)在2024年完成了五年折旧。从2025年起,公司的折旧压力将进入下行通道,为毛利率的持续改善提供动能。预计2025年公司收入还会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润的拐点会在2025年临近;预计2026年公司将实现全面盈利,收入规模将站上百亿级。
本文为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