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直非常受人关注,电池如果发生短路或漏液,很容易引发热失控,甚至爆燃。安徽芜湖有家专精特新企业研发了一种复合材料,相当于给动力电池穿上“安全外衣”。这件外衣究竟有多安全?
安徽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 金康:现在基本上可以说,保证有30分钟的时间可用于逃生,乘客都是安全的。
金康所在企业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箱体材料,兼具轻量化和高安全性的优点。重量仅有同体积钢板的1/6左右。动力电池一旦出现漏液,其阻燃隔热性能会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
此外,这件电池“外衣”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强度上。
安徽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 金康:复合材料的强度已经超过铝合金试样和钢试样。
这份坚强,并非天生具有。零下4摄氏度的冷库里,工人们穿着棉衣,将复合材料搬运到低温车间。材料的初始状态柔软如布,成型之前得先裁剪一番。自动裁切机快速移动,电池包箱体的平面雏形就此成型,厚度仅有1元硬币的五分之一。
预浸过程中,把所需要的环氧树脂配方均匀涂覆到玻璃纤维布上,最终5层叠加在一起。经过液压机2000吨的压力、120摄氏度的高温,神奇蝶变发生。
目前这种复合材料已在多个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得到应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