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电池新能源在产业链上进一步形成了从上游矿产开采、中游电池材料生产与电池制造,到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类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市场规模与技术水平上不断确立起领先优势,并持续推进电池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动力电池方面,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865.2GWh,同比增长26.5%,预计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368.8GWh,相比2023年有接近3倍的增长空间。
储能方面,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此外,多地加快新型储能发展,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方面,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EVTank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万辆。
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从全球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宁德时代以超过300GWh的出货量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5.7%,比亚迪以14.2%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为韩国企业LGES,其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2.1%。从储能电池的出货量来看,宁德时代以34.8%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其次分别为比亚迪和亿纬锂能。2023年全球出货量前十企业中还包括瑞浦兰钧、厦门海辰、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LGES和鹏辉能源。
尽管中国当下在电池新能源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过去这一年,受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退坡和汽车行业价格战等因素影响,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放缓,碳酸锂价格也从2023年年初50多万元/吨跌至年末约10万元/吨左右,走出了剧烈震荡的趋势。锂电产业从上游矿产到中游材料、下游电池均处于结构性过剩状态,电池新能源行业“卷”度空前,周期性调整显现。
面对电池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未来如何保障原材料供应链安全和稳定?随着欧美国家监管力度加强,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出海如何避险?技术路线百家争鸣、迭代频繁,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和路线何在?在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下,又有哪些投资布局机会值得我们关注?
除中国外,韩国与日本在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日韩企业如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等在全球市场表现活跃,与各大汽车制造商建立起了密切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日韩在电池材料与技术领域和中国企业的合作也在不断强化。就在3月,多氟多(002407)宣布在韩国设立中外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六氟磷酸锂,面向韩国电解液公司SBH的全球工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备受业界瞩目的国际盛会——2024亚洲电池材料会议即将拉开帷幕。本次会议将围绕锂资源开发、电池原材料保供、电池材料回收等诸多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还将特别关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的材料革新方向。此外,会议还将通过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探讨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全球市场动态等热点话题。
为此,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联合Fastmarkets诚挚邀请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位企业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拨冗出席4月22-23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24亚洲电池材料会议,本次大会不仅是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探讨前沿发展趋势的平台,同样也是构筑产业协作、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国际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深度对话与战略合作也是难得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