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锂电 » 正文

清华团队在高性能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5-02-08    来源:清华大学    作者:编辑部

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聚合物电解质以其轻质、高柔性和良好的加工性等优点,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固态金属电池领域有着巨大潜力,但目前其受到极性聚合物链主导的锂离子溶剂化结构的影响,导致电解质 /电极界面不稳定,恶化的电池性能。因此,迫切需要为固态聚合物锂电池量身定制一款高性能的电解质。

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团队报道了一类不对称锂盐:选择性氟化芳香型锂盐,用于调节聚合物电解质中的溶剂化结构和界面化学行为。通过改造阴离子的结构,减弱锂离子与聚合物链的耦合,增强锂离子与阴离子的配位。同时阴离子与聚合物之间的氢键促使形成了一种“三联体”溶剂化结构,提高了电解质的均匀性和机械强度,诱导生成了富含Li2O的超薄界面层。该分子工程策略有望促进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图1 选择性氟化锂盐的设计准则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性质

图1 选择性氟化锂盐的设计准则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性质

图2 选择性氟化锂盐的溶剂化结构和优势总结

图2 选择性氟化锂盐的溶剂化结构和优势总结

应用选择性氟化锂盐的磷酸铁锂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1650圈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库伦效率为99.8%,使用高载量正极和薄锂组成的固态全电池实现了580圈循环的创纪录寿命,容量保持率为97.4%。这项工作为下一代固态电池的电解质设计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关成果于1月31日以“选择性氟代芳香锂盐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溶剂化结构和界面化学调控”(Selectively fluorinated aromatic lithium salts regulate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interfacial chemistry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2020级博士生闫帅帅,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副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