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锂电 » 正文

近100%金属集流体回收率!锂电池高效回收最新成果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梁小婧  2025-04-07

据同济大学消息,近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超团队关于离子电池高效回收的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不断增加,确保锂离子电池相关资源的供应变得愈发关键。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规模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对于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回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电池回收方式,相较于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但其工艺通常复杂且耗时,并且在分离电极材料与集流体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寻找简化直接回收工艺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100%金属集流体回收率!锂电池高效回收最新成果发布

4月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超特聘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文章“Electrode separation via water electrolysis for sustainable battery recycling”,为利用电解水产气实现锂离子电池高效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性。

近100%金属集流体回收率!锂电池高效回收最新成果发布

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电解水产气分离(WES)方法,实现了电池极片中涂层与金属集流体的高效分离。该方法利用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实现快速分离且无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实验结果表明,WES再生技术兼容各类废旧电池及边角料电极,可实现大于99.5%的活性材料回收率与近100%的金属集流体回收率,并保持箔材结构完整。此外,WES技术还具备多功能性,可通过电极设计及电压/电流调控,实现活性物质中的锂空位修复与锂资源提取。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不仅能在秒级完成极片分离,还可降低约91%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具备低污染、高回收材料质量等优势,为锂离子电池的高效、环保回收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学院2024级博士生杨方舟为论文第一作者,学院王超特聘研究员、李洒副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的资助。

本文为电池百人会-电池网原创 作者:梁小婧,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