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部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制修订各类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规范条件企业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5月,企查查发布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逐年增加,近十年,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逐年增加,尤其是2021年,全年注册量同比激增286.2%至2.77万家,达近十年注册量增速峰值。在2023年,我国累计注册4.65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峰值。
截至今年4月底,2025年我国已注册1.46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相比2024年同期注册量增加13.9%。
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17.7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六成企业成立于3年内。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4万吨,同比仅增长5.0%,其中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达到40.0万吨,占比继续提升至61.2%,三元锂电池及废料为24.3万吨,实际回收的其他电池实际回收量仅为1.0万吨。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整个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1.0%至86.6亿元。展望未来,EVTank预计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424.6万吨。
EVTank指出,2024年以来,受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影响,电池回收行业的经济性减弱,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除头部企业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大部分企业营收和毛利双降。另一方面,工信部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国务院发布《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等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电池回收白名单门槛。电池回收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及“作坊式”工厂将逐步消失和退出,整个电池回收行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从产能建设来看,EVTank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3万吨/年,其中梯次利用产能204.2万吨/年,回收拆解利用产能219.1万吨/年,整个行业的产能增速已经明显小于2023年之前,行业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根据各企业的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将达到1109.2万吨/年。
本文为电池百人会-电池网原创 作者:梁小婧,转载请联系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