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锂电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全文发布:全球占比超40% 锂电池拿下96.4%份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编辑部  2025-08-01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首次公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该报告研究了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全面梳理了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并对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1.8亿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约98%,新增装机规模约0.9亿千瓦。

其中,美国新增装机约1100万千瓦,英国新增装机约60万千瓦,澳大利亚新增装机约90万千瓦。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5%。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为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 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

《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日益完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新型储能行业逐步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政策方面,从《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先后出台,到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颁布,也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从法律层面明确新型储能功能定位……

陆续出台的政策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细则层层递进,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为新型储能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应用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情况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4 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省份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新疆857万千瓦、山东717万千瓦、江苏562万千瓦、宁夏443万千瓦,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储能装机超过百万千瓦。

新型储能项目规模、时长分布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的项目占比较高。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合计装机4596万千瓦,约占62%,单站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合计装机6386万千瓦,约占86%。从目前在建项目情况看,大型化、中长时新型储能项目呈增长趋势。

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锂电池撑起96.4%江山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合计装机占比近90%。其中,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规模3412万千瓦/7432万千瓦时,装机占比约46%,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3097万千瓦/7379万千瓦时,装机占比约42%。

新型储能不同应用场景装机分布情况

同时,《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火电。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

新型储能项目技术路线分布情况

《报告》内容还进一步列出了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底,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已投产装机的96.4%。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为除离子电池储能外的主要技术路线,占比分别为1.0%、1.0%。

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锂离子电池储能聚焦大容量电芯、大规模集成、宽温域运行、长寿命使用等目标快速迭代。电池本体技术方面,多家储能企业发布500安时以上大容量电芯和单集装箱6000千瓦时以上储能系统,电芯能量密度突破400瓦时/升,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热管理技术方面,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研究,可实现电池运行温升不超过5℃,电芯温差小于2℃。系统并网技术方面,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黑启动和人工短路试验成功,故障时可无延时输出3倍短路电流,故障后可实现毫秒级电压恢复。

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年产量和出口总额

另外,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持续攀升,总产量达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2.6亿千瓦时,占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22%,连续3年提升。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芯制造四大材料产量情况

我国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微粉级)价格情况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芯制造四大材料和原材料产量稳步提升。2024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约为310万吨、200万吨、210亿平方米、130万吨,同比增长均超过20%。2024年我国锂矿探明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矿资源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跃升至第二。电池级碳酸锂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45%;电池级氢氧化锂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26%,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9.0万元/吨和8.7万元/吨。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锂离子电池储能造价较2023年明显下降。锂离子电池储能EPC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25%,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44%。锂离子电池电芯价格受国际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逐渐回落并趋于稳定,电芯价格整体稳步下降。

展望2025,《报告》明确,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局开篇之年,更是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行业管理体系逐渐完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家能源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此外,7月31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装机规模来看,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其中,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河北、浙江、云南、甘肃、广东、安徽、广西、山西、湖南、河南、湖北、青海、贵州等13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本文为电池百人会-电池网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