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扩围
市场化机制助力铝冶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常务副会长 贾明星
铝冶炼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酝酿多年的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管控。《方案》提出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时间要求和工作进度,提出了核算核查及配额管理等具体要求。《方案》的发布,对推动铝冶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铝冶炼生产和消费大国,2024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4401万吨,全球占比近60%。据测算,我国电解铝行业碳排放量约4.2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5%左右,行业降碳潜力巨大。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碳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铝冶炼企业加快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三是纳入碳市场有助于铝冶炼行业适应国际碳约束趋势,为应对欧盟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奠定基础,从而增强行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深入把握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工作
一是《方案》提出全国碳市场建设分阶段推进,分别为启动实施(2024—2026年度)和深化完善(2027年度)两个阶段。启动实施阶段以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2024年是铝冶炼行业首个管控年度,配额基于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不设盈缺率,并于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2025、2026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实施分配,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能产出挂钩,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行业整体配额基本盈亏平衡,旨在促使企业初步适应碳市场机制;深化完善阶段则全面优化政策法规、监管机制,提升数据质量,适度收紧配额,推动行业深度减排。
二是《方案》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并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目录管理。全国碳市场管控仅纳入直接排放,铝冶炼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重点排放单位是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据统计,电解铝企业将全部纳入碳市场管理。
三是开展核算核查,保障碳排放数据质量。铝冶炼企业按照核算核查指南要求对关键参数进行月度存证,并编制年度报告,主管部门对年度报告开展核查,核查结果将作为配额分配与清缴依据。企业对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月度存证和年度报告核查制度从源头上确保了碳市场数据的可靠性,为后续交易和监管提供坚实支撑。
四是优化配额管理,开展统一交易。在启动实施阶段,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实施配额免费分配,控制企业盈缺率,通过合理分配,将企业配额盈缺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避免大幅增加企业负担。深化完善阶段配额分配更加严格,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优化配额分配,推动碳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三、主动抓住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交易涉及复杂的技术和政策要求,需要行业企业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减排能力。铝冶炼企业要强化自身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做好碳市场应对策略,从被动完成履约转为积极主动开展碳资产管理,抓住碳市场机制下的发展新机遇。
本文为中国有色金属报原创 作者:贾明星,转载请联系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