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新国标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锂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55kg,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63kg,“限塑”与“限重”两手抓,为镁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因镁具有极致轻量化、电磁屏蔽、振动阻尼等显著优势,爱玛、雅迪、小牛等电动车龙头企业已部分使用镁合金电动车轮毂、车架等部件,车身减重、续航提升及减震避震效果明显。当前镁在电动车的应用,技术门槛并不高,只是在用量不足的情况下,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镁应用的拓展。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泥板、搁脚、电池外壳等覆盖件和电气组件将广泛采用镁合金,尤其是造型广受市场青睐的“小包车”,其塑料件质量占比严重超出新国标,必然大量采用镁合金进行替代,集中放量应用将摊薄生产成本,形成对铝合金的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镁应用的增长。
自2024年新国标发布以来,电动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已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启动镁合金替代塑料件的工作。预计在“十五五”期间,镁在电动两轮车的用量将持续快速提升。我国电动两轮车年产量超过5000万台,保守估计将为镁应用带来每年10万吨以上的增量,为整个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镁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为镁业分会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