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光伏 » 光伏项目 » 正文

“光伏+”模式兴起!零碳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央视财经    编辑部  2025-07-18

今天

光伏正在将绿色的电力

无缝地编织进人们的生活

随着“光伏+”模式的兴起

光伏正在渗透进千行百业

从沙漠治理到渔业养殖

从绿色交通到节能建筑

光伏正在勾勒出一幅幅万象更新的景象

零碳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光伏+智慧储能,点亮电力孤岛

珠海担杆岛,像世界上其他数以万计的离岸孤岛一样,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需要从陆地运输。电力也只能依靠岛上的柴油发电机供应,停电断电的局面时有发生。尽管担杆岛是有名的海钓天堂,但由于电力的不稳定,游客稀少。

如今,光伏为这座小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而智慧储能集装箱则负责绿色电能的存储和调度。

光伏加智慧储能,不仅点亮了一座电力孤岛,也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微型零碳电力网络,“风光储充”系统年发电23万度,电价从每度3元多降到近0.6元。

曾经依赖柴油发电的海岛,如今通过“光伏+”的创新模式,实现了24小时稳定供电。岛上唯一的一家酒店也终于为每一间客房,都安装了空调,来这里海钓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沙漠中的“硅基森林”:板上发电,板下治沙

从空中俯瞰,腾格里沙漠中220多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如同一片硅基森林,绵延2.8万亩。年发电量约为18亿千瓦时,可以满足1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光伏板下,柠条、花棒等植物在沙地之上倔强生长,正是它们的存在吸引了骆驼们远道而来。还有蜥蜴、野兔、狐狸、鹅喉羚,它们各自惬意活动。

在这里,板上生产绿色电力,板下一片生机盎然,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科技与自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

而创造这一奇观的,正是几公里外的一支能源工程建设团队。

眼下,他们正在将一期工程的成功经验带到二期工程这片6万亩的土地上。

像这样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用耐旱植物建造一座天然牧场,正是中国人最新探索出的,一条能源转型与生态修复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最近,科学家发现蓝藻具备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干旱时,它们可以自动进入深度睡眠,等雨水来临,它们迅速吸水复活。或许可以利用蓝藻的珍贵特性,加速沙漠治理的进程。

光伏与蓝藻相结合的创意,中国人首创,这或将再次托举起人类治沙的新高度。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科技与自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

戳视频,看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和谐景象!

渔光共舞:水上输出清洁电能水下丰收优质生蚝,板上板下价值共生

眼前,一望无际的光伏区,矗立在海边的滩涂之上,是粤港澳大湾区单体连片规模最大的渔业光伏发电项目,占地7900亩。

建设光伏电站的理想之地,原本是用来养殖生蚝的地方。而如今,光伏板的扎根落户,启发工程师和养殖户共同做出一次大胆的尝试。

光伏板阻挡太阳直射,有效降低了水面温度,进而抑制海水中的藻类繁殖,从而改善水质,这就为生蚝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空间。

水上输出清洁电能,水下丰收优质生蚝,板上板下价值共生,原本荒芜的滩涂正式升级成为绿色发展的黄金海岸。

光伏板的遮阳效果,让价格更为昂贵的青蟹,也即将开始光伏板下的新生活。

据青蟹协会的会长推测,得益于适宜的生长条件,这里有望提高膏蟹的产量。

道法自然,万物并育,“光伏+渔业”的有机结合正是对中国古老智慧的生动诠释。

一起看,装上光伏板后,竟能产这么多蚝!

新能源车充换新能源电,开启零碳物流新时代

武汉三环城市快速路,1分钟内,约60辆货车从这里通过,这差不多是武汉最繁忙的物流通道。

不同的是,电动重卡正在取代传统燃油重卡。

而这辆重卡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里。

这是一间专门为吴师傅驾驶车型提供换电服务的换电站。

站内装配了全球体积密度最高的LFP(磷酸铁)重卡电池系统,每个电池包容量171千瓦时,共计24块电池包,每24小时可以为192辆电动重卡换电。

由于采用了底盘换电,大幅增加了车辆载货空间,也可携带更多的电量。以吴师傅的车为例,一辆车最多可装三个电池包,一次换电续航将近700公里。

更为重要的,是光伏带来的零碳电力。

在换电站旁边的仓库,4000千瓦的屋顶光伏正在安装,光伏电力将直接为换电站供电,基本可以满足一整天的换电需求。这意味着,重卡的运行将使用光伏带来的绿色电能,整个物流过程基本上不产生碳排放。

这是物流领域的一次全面升级。400公里外,底盘换电重卡正在加紧生产,未来每新增100辆电动重卡,就可以配置一座换电站,依托光伏发出的绿色电力,将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如果,将全部新能源汽车的电能替换成光伏绿电,这将全面开启一个零碳交通的新时代。

发电玻璃:让建筑从能源索取者变为生产者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这座机场顶配了民航最高标准的4F跑道,未来,可以同时满足超大型客机起降。

机场的主楼则巧妙提取了闽南大厝的元素,建成后它将以白鹭展翅的优雅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

眼下,工程师正在组织封顶。

交通中心是旅客迎来送往的第一印象。屋顶设计成流线型与主楼燕脊型屋脊相呼应,同时,为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线,屋顶选用玻璃建材。与众不同的是,这里选用的是一种会发电的玻璃。

彭寿,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国际玻璃协会首位中国籍主席,他亲手缔造了可以改变建筑命运的发电玻璃。

2019年,彭寿院士带领团队打破了发电玻璃的尺寸和效率的世界纪录,陆续建成了7条发电玻璃制造产线,助推中国发电玻璃的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有力推动发电玻璃成为现代建筑的标配。

关于会发电的玻璃,彭寿院士这样说:

装配了发电玻璃的新型建筑,不再是能源的“索取者”,而是能源的“生产者”。

未来,建筑终将成为城市自身的发电站,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城市空间与能源系统的重构。

从沙漠到海洋,从建筑到交通,从岛屿再到城市,当阳光无国界地洒向每一寸土地,中国人正在用光伏诠释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用光伏照见零碳发展的新纪元!

今天21:56

锁定央视财经频道

《逐光》第五集《零碳在前》

一起见证

零碳未来,已在眼前!

本文为央视财经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