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头条 » 数字化转型 » 正文

迈向智慧之“铝”—— 中铝集团全速推进数智化转型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报    编辑部  2025-07-17

走进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厚板厂,映入眼帘的是“钢铁芭蕾”般优雅舞动的智能机械手臂,上演着毫米级的精准配合—— 一只精准测量铝板的厚度、温度和宽度,另一只同步完成长度测定与自动打标。随后,生产数据如神经脉冲般瞬间传入系统。生产执行系统、检化验系统、高级排产系统深度集成,从订单签订到产品入库全流程可视化,一项项具体任务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静悄悄的数智革命,始于中铝集团多年来对数智化变革的前沿布局。从氧化铝、电解铝生产工艺预测,到铜、冶炼流程优化,再到加工企业智能排产,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和强力赋能,让中铝集团实现更智慧、更安全的生产。

当制造业数智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中铝集团正以数智化为刃,重塑传统产业,打造了一大批智能工厂、智能矿山、智慧经营AI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生产、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数智化水平,实现蜕变新生。

强化顶层设计 加快数智建设

中铝集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部委部署安排,将数字化转型列为“新中铝”建设核心工程和“四个特强”主攻方向之一,纳入战略规划执行体系;成立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实施应用指挥部,由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担任指挥长,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确保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赋予中铝数为(成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数字化、人工智能战略核心平台”的定位,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2024年6月,中铝集团在京召开数字化转型动员大会,全力推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按下数智“新中铝”建设快进键。

2024年底,中铝集团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发布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其名字寓意来自全球闻名的两大有色金属矿藏山脉昆仑山脉和安第斯山脉。该模型致力于培育有色金属行业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全面融合的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我们要在‘智’与‘造’的时代交融中,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催化剂。”段向东在发布会上说。

中铝集团在采矿、冶炼、加工、安全生产、供应链、经营管理、科技研发、智慧服务等8个业务领域,优先筛选出18个具有行业推广潜力的场景,形成“坤安”大模型落地应用的7个品牌。

2025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技术DeepSeek一经发布,便震惊世界,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引起广泛讨论与关注。中铝集团积极拥抱DeepSeek,于2月底完成“坤安”大模型算力平台接入DeepSeek工作。

AI点燃了中铝集团数智化转型的创新实践,照亮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数智化转型之路,引领行业全面推进智能化。

“坤安”大脑指挥 “数字员工”上岗

在中铝集团首批落地的18个“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中,数字成为辅助企业科学决策的“员工”,为企业“算”出高效安全生产的新路子。

铝电解生产百年来,一直采用“机理生产控制模式”,生产现场犹如一场“数据苦战”。技术人员每天需耗费大量时间收集电解槽运行数据,手动计算成百上千条工艺参数,再结合经验做出决策。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算错,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

难题怎么破?“数字员工”上场。云铝股份依托“坤安”大模型研发了铝电解行业首个基于AI的大模型——“绿铝云慧鉴”。

该大模型实现了对重要生产数据的科学预测和自动化调度,大幅提升了生产流程的安全性、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预测电流效率、能耗等指标,显著降低铝电解生产能耗。自此,电解铝生产彻底告别“人海战术”,从人工控制升级为自动预测、自动控制,从经验式管理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精益式管理,从机理控制转为模型控制,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该模型在云铝文山500千安电解系列上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为企业降本8500余万元。云铝股份的数智化实践,是中铝集团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生动写照。

在广西防城港,广西华昇基于坤安大模型研发出氧化铝行业首个AI大模型应用“智昇氧化铝”,已成功应用于蒸发、溶出、沉降3个关键工序,实现“让数据跑腿,让AI干活”,年降本超1000万元。

在福建福州,中铝瑞闽基于“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出“铝智云排”AI大模型,能从数亿级变量中快速“算”出接近最优解的分钟级生产计划,按时交货率从94.1%提高到98%以上,每年创效数百万元。

在内蒙古包头,包头铝业智能工厂打破信息孤岛,完成从电解生产到物流调度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关键设备数控化率提升至98%,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降低10.2%。

在全国首个实现5G工业应用的有色金属地下铜矿山普朗铜矿,“智能+绿色”贯穿每一个生产环节,让矿产资源开采更安全高效,实现原矿的充分利用。

一年来,中铝集团在算力建设、模型构建、场景应用等方面多点发力、多措并举。首批落地的18个“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实现了有色金属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从0到1”的突破;完成10条智能产线建设,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包头铝业高效绿色低碳电解铝智能工厂”和“云铝文山AI驱动铝电解智能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管理“智”变 “开挂”升级

6月16日,在中铝大厦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月度经营分析会正在进行。汇报人员打开生产经营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分析报告包含整体情况、穿透分析、重点事项等五大模块。各经营单元、重点企业的产量、成本、利润等核心数据一目了然,“欠产量”“利润落后于进度目标”“成本高出目标值”等预警信息也清晰呈现。图表直观展示了业务趋势波动等结果,为管理者战略决策、强化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数据穿透让“极致经营”理念在中铝集团落地生根。

曾经,筹备月度经营分析会对中铝集团财务产权部员工而言是一项繁重繁琐的任务。从各企业收集生产经营核心数据、整理数据、制作图表和PPT,不仅占用大量时间,还存在数据易出错、数据追溯难等问题。

聚焦这一管理痛点,中铝集团精准施策。由中铝集团财务产权部牵头实施经营分析报告项目,联合中铝数为工程师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涵盖战略指标、运营指标、风险指标3大类86项的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历经12次压力测试和37次功能迭代,最终实现经营分析报告“数据自动抓取、模型智能计算、报告动态生成、风险实时预警”全流程数字化,标志着中铝集团在财务数字化应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该平台上线试运行后,月度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数据涵盖各经营单元和主要实体企业,能实现数据从集团到各企业的穿透,可进行同一平台跨周期的数据分析展示,数据异常识别效率大幅提升。管理人员可实时获取多维度经营分析图表以及风险预警信息。

作为中铝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探路者”,该项目以经营分析报告这一高频管理场景为切入点,以小场景突破实现管理效能大提升,蹚出一条具有中铝特色的管理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铝集团的管理“智”变、“开挂”升级还体现在采购、贸易、招标、办公、培训等各个方面。

一年来,中铝集团夯实数字底座,建成集团云数据中心和AI算力中心,各数字化项目稳步推进;“小坤”AI助手开启智能办公新纪元,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集中统一采购系统“绿星链通2.0”平台覆盖集团全级次企业,贸易1.0系统全面实现台账无纸化,招标平台上线运行,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创建电解铝、氧化铝、铝加工工艺知识库,减少了知识获取时间,提升了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

从“老师傅的眼”到“AI的脑”

梁晓宁是中铝集团所属中铝材料院检测中心的资深技术专家之一。几十年丰富的检测工作经验,让她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精准快速识别铝合金金相照片中的化合物、疏松等。

“材料检测需要大量重复性劳动,高度依赖员工经验,设备占用率高,检测软件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中铝材料院软件开发人员刘胜楠介绍。

随着材料检测分析量的逐年攀升,如何让如梁晓宁一般资深专家的“火眼金睛”成为研发人员可广泛借鉴运用的“慧眼”,成为中铝材料院面临的关键挑战。

为此,中铝材料院联合中铝数为,依托“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开发出金属材料显微组织AI大模型分析软件——“金属智眼”。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中铝材料院邀请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铝合金材料金相分析专家深度参与,严格筛选,对疏松、化合物等关键显微组织特征进行像素级标注,将专家经验与AI算法深度融合,确保各类复杂组织精准识别。“金属智眼”可自动识别金相照片中的化合物、疏松,输出尺寸、面积等多个微观组织特征数据,实现批量微观组织照片的快速分析与自动统计,为材料研发与生产工艺改进装上“慧眼”。

“检测人员和科研人员,哪怕是‘小白’,都可以借助专家多年来练就的‘慧眼’进行检测和科研,实现高效率的知识、经验传递。”刘胜楠说。

截至目前,该软件已在中铝集团推广应用,显微组织识别准确率达到99%,效率可提升90%以上,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同时释放了金相分析设备资源,提升了检测总效能,为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铝材料院“铝合金材料金相组织图片数据集”还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的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

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

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中铝集团正“领衔主演”有色金属行业的智造革命:从经验驱动迈向算法驱动,从人力密集转向算力支撑,从传统制造跃升智慧“智造”。

面向未来,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应用仍是中铝集团数字化工作的重点。

“数据集是训练大模型的‘燃料’。我们将在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的实施应用。”中铝集团首席信息官谢海指出,中铝集团将持续推动数据从“治”到“管”的转变,健全数据管理体系,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挖掘高价值应用场景,实现“坤安”大模型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推进“小坤”在全流程、全领域、跨业务、跨系统间“问数”,在应用效果、价值创造方面实现新突破,赋能有色金属行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中国有色金属报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