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新材料 » 正文

低成本又安全,长虹新材料硅基负极材料攀性能高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编辑部  2025-05-14

随着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电动汽车、3C数码等电子器件的电池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续航时间长、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也成为了电池性能研究的主要方向,而电池的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对电池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负极材料的使用也成为了企业开展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碳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为374mAh/g,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最高可达350-360mAh/g,通俗来讲就是负极的‘存电量’很低,因此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负极材料去替代石墨。”长虹新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这场探寻负极材料的“旅程”中,硅基材料以其极高的比容量(4200mAh/g)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作为一家聚焦下一代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创新、研发以及生产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长虹新材料也一直致力于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

“我们研究的硅基负极材料,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虹新材料研制的硅基负极材料比容量最高可达1400mAh/g,但相较于纯硅基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一方面不存在由电化学反应导致的负极材料体积膨胀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其安全性也更高。目前,长虹新材料研制的硅碳负极材料比容量可达450-500mAh/g。

近年来,长虹新材料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提出理论指导、工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协同研发思路,成功开发出了“原料选型+化学研磨”工艺制备高性能纳米硅、“原位聚合+原位包覆”工艺制备低成本硅碳等核心技术,拥有千吨级硅碳负极材料产线,可满足不同容量产品生产。目前,其低成本、高性能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已进入产业化实质性应用阶段。

“未来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块同样体积大小的电池,其容量将成数十倍增加,其续航能力将大大增强,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以及3C数码等电子产品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便捷。”

长虹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虹新材料将继续做好硅碳负极材料技术更迭,提升负极材料比容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力争2025年新增2000吨产能。作为全国首批省级“赛马制”工程技术中心之一,长虹新材料将持续围绕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以及固态电池材料等基础关键技术展开科技研究与技术攻关,为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孵化为一体的技术平台,加速构建四川省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本文为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