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
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根据工信部规定,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执行对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者12万公里质保,2024年,首批电池迎来报废阶段。
另外,今年4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汽车方面,鼓励将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汽车,转换为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在动力电池报废潮及“以旧换新”政策的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4月28日,在CIBF 2024上,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在与电池网交流时表示,这个行业除了是新能源行业以外,也属于环保产业,属于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刚需。
千亿规模产业风起 物理法回收迎利好
市场方面,据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显示,2024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且布局电池回收的企业迅速增加,包括电池企业、材料企业、整车企业、传统节能环保企业等多种类别企业主体纷纷布局该赛道。
据EVTank预计,到2030年,随着大量的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到回收利用环节,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同样,赵小勇也表示,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和产销量的增多,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在逐年增多,回收行业前景比较光明,到2030年回收产业链条可以达到上千亿规模,到2040年,可突破几千亿产值。
赵小勇分析称,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爆发的时点逐步到来,预计2025~2027年会是一个小高峰,主要是2018~2020年装机上车的电池使用5~8年后开始逐步进入退役报废期;另外,2020年~2021年,有接近两千万台车通过5到8年左右使用会退役下来;还有,储能市场最近一两年开始装机的两三百个G瓦的电池,通过8到10年使用,也在逐步退下来;预计2030年2032年会是一个真正的高峰,大概每年回收产业链条会达到1000~2000个亿的产值。
“随着碳酸锂价格回落到10万左右,未来的磷酸铁锂回收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打开,特别是对物理法回收企业。”赵小勇解释道,因为物理法它本身具备的环保和低成本优势,使碳酸锂价格回归正常价位,在10万元/吨以内的时候,只要具备一定的产能产量,就能够保障回收废磷酸铁锂电池具备经济性;且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比超过70%,在储能里面占100%,所以对物理法回收企业是很大的利好。
同时,赵小勇也指出,这对湿法回收企业是个利空,因为湿法回收企业在碳酸锂这个价位下,由于工艺流程长、投资大,且处理设施往往只能在专门的化工园区布局,导致废电池回收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回收磷酸铁锂经济性难以保障。
资料显示,赛德美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领域。公司是目前国内“物理法”回收技术(精确拆解+材料修复)的开创者与先行者;是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白名单的综合回收利用企业,是全国拥有工信部公示的再生利用和梯次利用双白名单资质的15家企业之一。
赛德美以材料修复为主要产能,占产值的70%~80%,公司把高毛利的业务规模进行提升,真正解决了末端红利不再的问题。
据赵小勇介绍,赛德美物理法回收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在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回归到10万元/吨的严峻形势下,2023年,公司保证正常运营,实现上亿元营收,且上下游客户比较饱满,当前订单比较充足。目前公司天津一期示范项目全线运营,电池包年拆解能力达到12,000吨,当前天津一期产线基本接近满产,预计2024年天津一期实现3-4亿元营收。公司还计划在广东、江苏、安徽等地进行新的工厂建设,争取在年底有两到三个工厂投产。
从2024年开始,赛德美开始走出京津冀,在全国布局建厂。赵小勇透露,公司争取两到三年以内,实现在全国布局8到10个物理法回收工厂,实现就近回收,就近拆解,就近处置,并依托各个区域工厂合作的报废汽车拆解厂的600个回收网点,再辐射到成千上万个新能源车的4S店和维修店,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锂电回收网络。
梯次电池起火是谬论?法律法规应尽快健全!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势头正好,但上游供应商多为散户回收者。电池网注意到,自2018年工信部发布第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白名单”企业以来,截至目前,工信部公布的“白名单”企业数量已扩容至156家,但实际上,“白名单”企业虽得到官方认可,但并非强制性政策,因此并没有完全得到市场的选择。
赵小勇指出,当前问题只是针对湿法回收企业,没有自己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上游的一些中小散的贸易商,或者是说打黑粉的企业,来给湿法回收提供原材料。正规、资金规模大的物理法回收或湿法回收企业,都是从大的终端企业,像车企、电池企业、报废车拆解企业、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去回收电池。
目前来看,市场方面,现在的电池型号规格太多,在回收上造成回收拆解自动化程度很难提高。另外,现在电池包都打胶,拆解难度大,且溶胶剂不环保也会造成污染风险。
技术方面,目前湿法电池回收企业在全国布局太多太乱,相对比较集中,处理过程中加了酸碱等强刺激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污染风险,所以要严格控制。
赵小勇呼吁,比较环保的物理法回收企业要走到前端,更多地去宣传和落地。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赵小勇建议,应该由国家来牵头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源头从电池的规格型号,进行逐步统一,便于后面拆解回收的自动化;第二,更进一步地发展自动化拆解技术包括电池包的拆解、模组的拆解、单体的自动精确拆解技术;第三,对于拆解出来的材料,不管是材料修复,还是湿法冶金,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
针对电池回收应用方面,市场有消息称,近年来,电瓶车蓄电池起火保障消息不断传来,而这些电池绝大多数是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而来。对此,赵小勇表示,“所谓电瓶车起火,怪梯次电池,实际是一个谬论,也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
赵小勇补充道,其实新电池也会有起火爆炸,因为新电池循环还不透彻,反而有时候会更危险。一方面,假如消费者骑行习惯不良、重物、碰撞等状况下,对电池有过多的损害,也会有起火爆炸风险。另一方面,现在部分电池厂有B品、C品不良品卖出去,也会更容易引起事故,只有严格控制以后会更安全一些。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少部分的不法之徒,把一些比较差的梯次电池,用在两轮车上面。这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起到一些不好的作用。
赵小勇建议,作为梯次电池厂家来说,电池梯次利用安全方面需要全检全筛,回收企业公司要严格把好这个梯次电池质量关和安全关,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从上到下都进行安全的宣贯,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制度,严格地执行安全管理标准。
同时,赵小勇也指出,关于法律法规,我国在电池回收领域还要加大步伐,法律法规尽快健全,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在没有中国大,但在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强调谁生产谁负责,谁消费谁买单的制度。现在欧盟回收这个废电池,就是由消费者或者说车企来进行买单。日本规定,回收主要是前端产品设计上面要利于回收,像丰田镍氢电池,拆解起来也是相对比较容易,都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像去年欧盟强制出台电池法,就强调了回收料的规模化的应用。”赵小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