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产业终端 » 锂电 » 正文

江苏淮安,30万吨电池回收项目启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电池工业网    编辑部  2025-05-20

近日,百思凯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总投资32亿元的“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项目落地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标志着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80亩,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3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0万吨再生电池级磷酸铁的战略目标,同时高效利用光伏储能系统,优化能源结构,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40亿元,有效提升区域循环经济竞争力。

项目同步引入智能物联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标准降低27%。

废旧电池是一座“城市矿山”,其中含有的、钴、、锰等多种金属可通过回收重新用于电池生产或其他领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通常情况下,动力电池普遍拥有5~8年使用寿命,根据2020~2022年第二轮周期来推算,2025年有望出现新一轮动力电池退役潮,叠加近期国务院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随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或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锂电池生产大省的江苏也不例外。

据了解,江苏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170余家,包括江苏时代、时代上汽、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比“TOP10”企业中的8家,均在江苏设有研发中心或产业基地。

江苏锂电池产业分布形成了以常州、南京为核心,无锡、南通两个材料装备配套基地,盐城、苏州、镇江等多点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产业链条布局基本完备,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更是为产业链末端电池回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江苏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已占据7席,其中六家获批梯次利用,一家获批再生利用。

江苏省工信厅联合三市政府发布的《苏锡常共建长三角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示范区行动计划》中指出,苏锡常走廊通过“常州造电池、无锡再生材料、苏州管回收”的分工模式,实现了从生产到再生的高效闭环。

在"双碳"战略的全球角逐下,一场旨在塑造绿色未来的深刻转型,正悄然在产业链末端铺展开来,江苏省有望以领先全国的动力电池产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推动全国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为电池工业网原创 作者:编辑部,转载请联系出处。
 
版权说明:本文已注明来源和作者,且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文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属于原合法持有人,仅限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涉及的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或视为投资建议)。91金属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网站、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行情、市场报价等)。如本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91金属客服联系QQ:2272797343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3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