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有色金属 » » 正文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破局铝产业链瓶颈 铸就高端制造新“铝”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报    编辑部  2025-09-15

8月19日,在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中试车间,一块银色的铝合金扁铸锭成功下线,现场掌声雷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科创天团”见证了这个凝结3年心血的时刻——这块即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铝材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他们的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技术突围

破解“卡脖子”难题

2024年以来,面对传统电解铝行业市场饱和、中高端领域用铝需求激增的局面,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高瞻远瞩:“洞悉国家产业政策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战略布局,对标行业先进,转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推动高端铝产业向‘新’提‘质’,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自此,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开始向中高端领域进军,技术团队潜心钻研,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铝合金粉末,显著提升了增材制造产品的可靠性与性能;开发的铝合金扁锭、高强高耐蚀铝合金等系列产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材料强度与耐蚀难以两全的痛点。

2024年12月18日凌晨3点,连续鏖战20小时后,当第一块合格的高端铝合金扁铸锭成功下线,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标志着该公司高端铝合金材料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

换道超车

从跟跑到领跑华丽逆袭

创新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翻开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创新账本”:研发投入同比翻倍,新增核心专利30项,37个科研项目齐头并进。“研发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该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曹东峰指着生产线上的应用成果说。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制胜关键。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忠伟与曾毅领衔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将高校前沿理论在企业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目前,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已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深度合作,与陕西美鑫、西安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省级轻合金新材料研究中心,6个重点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研发的高性能7系铝合金,关键指标取得重大突破。”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基地负责人刘肖成自豪地介绍。

历经3个月的奋战,68次技术会议、126版方案打磨、58次样品检测的严谨求索,技术团队攻克关键技术,研发出新型脱碳试剂,实现了低能耗、无污染、深度脱碳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每处理1吨碳渣可新增产值6000余元,为行业开辟了绿色发展新路径。

创新密码

“四链融合”驱动产业升级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新研制的铝粉带着更胜往昔的强韧性能,在3D打印激光束的精准“编织”下,正一粒粒凝聚成精密的航空部件。

“传帮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创新基因的接力传递。”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虎明表示,通过“四支队伍”“师徒结对”活动,促使老师傅的“火眼金睛”与青年员工的“最强大脑”深度碰撞、融合,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我们不做简单加法,而是追求乘法效应。”杨国平说,让人才、创新、产业、资金四链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

从“一张白纸”到宏伟蓝图,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用煤发电、用电炼铝、做强铝精深加工”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的华丽升级。

 
提示:
*本文为中国有色金属报 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出处。
*供应链、会议、展会商务合作,请查看"商务合作"并微信联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立场;91金属网站系信息展示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91金属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网无关。 图片声明:如本站原创文章内容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1周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
 
  •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 微信公众号会议&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