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SMM主办的2025 SMM (第二十届) 铅锌大会暨产业博览会-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技术论坛上,SMM锌品目分析师华琳围绕“锌的再生革命:行业动态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话题展开探讨。她表示,再生锌行业发展不仅缓解了全球锌矿资源短缺压力,更通过构建"生产-消费-再生"的产业闭环,为下游领域提供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再生锌、含锌废料发展的驱动因素
锌资源短缺是再生锌原料利用的核心驱动力
截至2024年,全球锌储量(经济可采储量)为2.3亿金属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等国。按照2024年1188万金属吨的产量计算,全球锌资源静态可采年限为19.3年,在基本金属当中属于可采年限偏低的品种。
我国随铅锌矿分布广泛,资源储备丰富,有贫矿多而富矿少、共伴生组分多而单一组分少、成矿物质成分复杂等特征。但近20年来,中国锌矿石开采量快速增加,且开采过程中存在采富弃贫、滥挖滥采等现象,目前资源贫化问题突出。
随着海外资源供应链风险升高——秘鲁政局动荡、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导致锌精矿出口波动,更是加剧了我国锌资源供应的挑战。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现货报价
在“双碳”背景下,有色行业作为高耗能的“八大行业”之一,正面临着极为艰巨的节能降碳挑战。除了升级冶炼工艺、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外,二次资源循环也是突破高耗能、低产出发展困境的高效路径之一。
而再生锌通过回收含锌废料,可将资源利用率提升,因此,其也是缓解锌资源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持续出台利好再生金属行业的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纷纷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匹配配套政策,金属回收、再生等行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含锌废料以及再生锌行业也身处其中。在此背景下,再生锌发展得到广泛关注。
再生锌原料发展现状
再生锌产能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及碳达峰政策日趋严格,中国对锌二次废料回收利用的逐渐重视、工艺流程的逐步成熟、市场发展的持续规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使得再生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企业迅速发展。
但实际的投产情况不佳,产生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再生锌原料呈现明显不足状态,目前次氧化锌供应仅能支撑再生锌50%左右的开工,开工难以有所突破。
再生原料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再生锌原料产业链
钢灰仍是再生锌原料主要来源
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再生锌原料产能增加
投资资金注入: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较低,部分创业及投资者将目光瞄准了政策支持、前景较好的再生资源行业。再生锌原料行业迎来了一次“投资热”;原有的再生锌原料企业近年来也纷纷通过新建产线、更新更大回转窑等方式进行扩产,带动了行业产能的整体提高。
钢厂业务向下游延申:2021年0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在钢铁冶金行业推广“固废不出厂”,加强全量化利用;受政策推动,许多钢铁厂开始自建回转窑处理钢灰,生产次氧化锌。
工艺技术提高:随着废料处置工艺的提升,用于生产次氧化锌的含锌废料已从过去的钢灰、铜烟灰、铅锌冶炼灰扩展至炼钢污泥、冶炼厂水处理污泥、湿法冶炼浸出泥等此前完全被废弃的废料;虽传统钢灰原料供应有所下降,但原材料来源的扩展带动了次氧化锌产能的提高。
次氧化锌及锌焙砂产能情况
据SMM了解,湖南、河南、内蒙古等地次氧化锌和锌焙砂产能位居前列。例如,湖南次氧化锌产能达38.35万吨,云南锌焙砂产能11.4万吨。然而,行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钢灰等传统原料供应仅能支撑50%的产能开工率。
传统原材料钢灰出现供应紧张
据SMM分析,近年来,由于钢铁行业“去产能”以及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下游行业需求疲弱的影响,我国钢铁产量保持平稳,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而由于地产行业“V”型反弹无望,未来钢铁以至于钢灰的供应亦将保持稳定。但次氧化锌行业的产能却在扩张,导致传统的钢灰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SMM预计,非传统的含金属废料以及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矿供应紧张锌离子供应量逐渐降低导致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次氧化锌当中一般高氯与低氯相差5-6个系数,相差两个品味相差1个系数。
但由于国内钢灰等含锌原材料供应不足,且钢厂本身回收利用较多,钢灰价格上涨;原材料采购难度加大使得次氧化锌企业原料不足,生产次氧化锌品位逐渐下降。
高品位低氯的次氧化锌市场接受程度更高,导致低品位高氯次氧化锌价格与高品味低氯的次氧化锌价差逐渐拉大。
国家政策利好合格次氧化锌进口
由于国内钢灰等含锌原材料供应不足,加之国内次氧化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部分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投资。
而由于钢灰等含锌原材料属于固体废物,无法出口到我国,因此这些出海企业只能在海外建设次氧化锌工厂。在海外将采购来的钢灰等原材料生产成为次氧化锌后在本土进行销售或出口至国内。
目前,我国出海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东南亚设立的企业的原材料主要为当地钢厂生产的钢灰;而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布局的企业除钢灰外也会使用铅锌矿、氧化锌矿石等。
欧洲部分地区(如巴尔干半岛)的钢灰原材料较为便宜,但由于极为严苛的环保要求,赴欧投资存在较大风险。
再生锌——可持续发展未来
锌冶炼环节碳排放对比
国内湿法炼锌的能耗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冶炼过程中的电力消耗,约占总能耗的60%-70%,其中电解直流电的消耗又占总电力消耗的80%以上;二是浸出渣处理的能耗,约占30%。
国内利用锌二次资源炼锌的企业,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相对较低,为500~800 kgce/t。通过优化获取氧化矿、次氧化锌、钢厂烟尘、热镀锌渣等二次资源,以及改进电弧炉粉尘富集工艺,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进一步降低常规湿法炼锌企业的能耗。
推动国际标准互认
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正成为行业门槛。SMM认为,除政策因素外,供应链以及企业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追求也是驱动企业进行可持续转型的动力。海外客户对中国企业的ISCC认证需求增加,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此外,国网等央企招标已将碳足迹认证纳入评分体系,推动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国央企、外企以及海外下游客户对产品碳足迹以及再生材料使用的要求沿供应链传导至上游企业,带动含锌废料的进一步使用。
建立ESG战略中的锌回收目标
环境(E)、社会责任(S)、治理(G)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例如:
环境目标: 设定锌回收率目标,如2030年再生锌占比提升至40%。
社会责任: 推动社区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创造就业机会。
治理能力: 建立透明供应链,确保原料可追溯。
原文:https://news.smm.cn/news/103269522